close

最近園所有些小朋友開始出現咬人的動作,

咬人的小朋友有時不是故意的,

可能因為生理性的牙癢及語言發展尚未成熟,一時情急或根本不知道咬人很痛而咬人。

可能是因為喜歡對方(爸媽表達喜歡的方式就是抱抱跟親親呀~~),

在靠近對方時卻因為不懂力道而咬了對方一口。

有時是因為玩具被搶,無法用言語表達,而用最原始、最有力的牙齒來表達自己的憤怒。

但不幸被咬到的小朋友真的很可憐與無辜,家長更是心疼與不捨。

另外,無時無刻一直盯著小朋友動向的老師也很辛苦,一整天下來精神體力都弄得很緊張與疲乏,

深怕一不留神又有小朋友很可憐的被咬。

"咬人" 是0-3歲小朋友會經歷到的一個過程,學校方面會盡力去避免小朋友受到傷害,

而輔導咬人的小朋友度過這段時間更是學校與家長要一起配合的重要課題。

ivy許

 

文章分享~~~

 

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公共衛生系的教授朱迪恩、加勒德博士認為:

2歲寶寶習慣用嘴去感覺事物,這是他們瞭解外部世界的一種途徑,也是他們自我 放鬆的一種方式。

美國聖地亞哥市兒童醫院的心理學家奧本、史達姆博士認為:「這個年齡的寶寶咬人並無惡意。」

「這是剛剛學步的孩子還不懂得用語言表達他們的 生活感受,所以常常喜歡通過咬人這種方式來表達 他們的興奮和激動。」

原因分析:】

生理性原因

1、長牙發癢而引起的咬人行為。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處於生理發育的高峰期,這種快速增長的生理因素,有時會帶來生理上的不適感, 如關節痛、肌肉酸等。長牙時期會因為牙齦粘膜受到 刺激而發生牙癢癢的現象,於是有不少孩子由於牙癢 而咬人,他們有很強的咬東西的慾望而無法得到滿足。

對策:

給寶寶一個可以滿足咬的需要的替代品。

如毛巾之類的軟物。還可以採用讓孩子吃磨牙棒、五香豆、蘭花豆和青蘋果等方式,來緩解孩子們的這一特殊時期的特殊需要。同時應多給予一些纖維較豐富的新鮮蔬菜及水果,如白菜、菠菜、蘋果、水梨等,將這些蔬果切碎成絲或細粒狀,也是讓孩子有更多的 咀嚼機會。

2 語言貧乏所致。

2歲的寶寶在學會走路之後,隨著他們活動能力的增強,活動範圍的擴大,交往的需要快速的發展起來。但是,由於言語貧乏,又不懂得如何與人交往,所以他們常常 用推、拉、咬等非常手段來引起同伴的注意,以此實現交往和表達意願的目的。

對策:

應讓寶寶學會使用語言。

當你的寶寶因為心理不滿而咬人時,要讓你的寶寶明白,當他生氣和不安時,有比咬人更好的表達方式。他可以說,「我不要。」如果,他不能把自己的意見表達清楚的話,可以向你求助。比如寶寶有時候咬人,其實是因為他 很喜歡對方,想要和他做朋友而不知道如何表達,這時 家長就要告訴他:「我很喜歡你,我們做朋友好嗎?」 並且可以和寶寶一起進行演示,這樣寶寶就學會了用 語言和別人交流,而不是用嘴和牙齒去和別人交流。

 

心理性原因

1、咬人是一種發洩。

2歲的寶寶往往表現出強烈的自我中心,當他的心理感到不滿時,就要通過咬人來發洩出來。比如,有時父母外出,沒有帶寶寶一起出去,他就有一種不滿的
情緒要發洩。於是,當父母回家之後,他會用咬人來向爸爸媽媽宣洩。

對策:

讓寶寶多玩安靜的遊戲,或者盡可能保證孩子睡眠的充分。

研究證明:

強度刺激是引起咬人的最常見的因素之一,一個擁有安靜的睡眠,並且睡眠充足的寶寶一般較少 用牙齒咬人。讓寶寶玩安靜的遊戲,保證他充足的睡眠 可以平靜寶寶的情緒,當他們心理有不滿時,也不至於極端地採取咬人行為。而且當寶寶出現不滿情緒時,也可以用安靜的遊戲進行轉移,讓他們可以盡快忘記剛才的不快。

2、出於好奇的模仿。

有時候寶寶咬人是一種社會性模仿。寶寶的好奇心總是特別強烈,當他們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時,會覺得是件很新奇的事,於是自己也會嘗試著去咬人。由於這階段的寶寶模仿能力特別強,就會導致群體中的咬人事件頻繁發生。

對策:

明確地告訴寶寶,咬是不好的行為。寶寶缺乏一定的是非觀念,而由著自己的好奇心隨意模仿,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幫助,明確告訴你的寶寶:咬人是一種很不好的行為,爸爸媽媽,老師和同伴都不喜歡,還會傷害到別人,不是一個好寶寶的行為,應該對寶寶反覆強調這種思想。當看到寶寶有咬人的傾向時,就要用話語或眼神嚴厲地制止,讓他明白,爸爸媽媽不希望他這樣做。

特別注意:

如果是由於品德上的某些原因而引起的咬人,如小氣、霸道、過強的表現欲等,就要引起特別的關注,以免影響寶寶的性格形成。

如果發現寶寶習慣性咬人,還是請兒科醫生加以診斷為好。
有的幼兒是由於藥物治療引起情緒不穩,可以通過調整藥物進行改善。

 

你的態度:

1、反思,先預防。

如果你家的寶寶遭遇被咬,不要以為只是因為小孩子之間發生的小爭執所引起的,而忽略了此事,應當立即對他進行認真教育。

根據寶寶的切身感受和體驗來分析,讓他知道咬人是一種錯誤行為,咬人會傷害別人,帶給別人疼痛,不應該去模仿。這樣就可以達到預防的目的。

 

2 耐心,重教育。

寶寶發生咬人事件後,也不要過於擔憂而去責怪孩子,應該認識到寶寶咬人大多是屬於嬰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上的階段性問題,還不屬於攻擊性行為。家長要耐心對待,幫助寶寶分析原因,然後進行認真的教育,以免向不良的行為習慣轉化。如果有可能,要帶著他去向被咬的小朋友道歉,創造一個直觀的氛圍讓他瞭解咬人帶來的後果。

                          

3 緩解,多關心。

防止寶寶咬人的措施要在日常生活中做起。平時給寶寶吃些麵食、餅乾之類,以滿足他的咀嚼欲的需要。還可以給寶寶吃甘蔗之類的略硬的水果,讓他緩解牙癢的需要。寶寶在牙癢時,還可以咬咬其它織物。平時緩解了寶寶在特殊時期的特殊需要,咬人行為就會減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ppyLand 的頭像
    HappyLand

    Happyland快樂嬰幼兒園

    HappyLa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